/  首页  ·  培养工作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发表时间:2017-01-13 11:42    阅读次数: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6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科交叉,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入学前已有两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学习成绩优秀、符合毕业及授予学位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多可延长学习年限一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延长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经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业处理。

四、研究方向

(一)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掌握中药前处理,包括炮制、提取、精制、制剂成型及质量检验、新药研发、GMP管理等岗位实践。

掌握中药常见固体、液体剂型及中药饮片生产基本理论、生产流程与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SOP),协助进行SOP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质量检验、新药及保健食品研发、GMP管理等专业实践采取现场实践和专题讲座方式进行。应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立项并开展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中药保健食品实验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实施GMP管理及开展技术改造工作的能力。

(二)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

应熟练掌握UV、TLC、HPLC、GC、LC-MS、GC-MS、ICP-MS等现代分析仪器的原理、标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熟练应用常用的数理统计知识处理实验数据。

中药质量评价:应熟悉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基本操作、基本概念),熟练常规检查的检验操作(包括药典制剂通则的检查和附录检查法),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等内容。

(三)中药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药效评价:掌握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研究。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临床应用:应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约200种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约150种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常用中药的作用机理;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能够协助医生临床查房,进行病例讨论,对患者进行中药使用的指导与评价,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四)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

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IR,UV,MS,NMR)。熟悉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结合品种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促进中药新药创制和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

(五)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

药材生产及质量评价:掌握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

中药资源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掌握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的方法,以及利用DNA指纹图谱、蛋白质图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熟悉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五、培养方式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阶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六、课程学习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根据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的相关规定执行,一般由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和非学位课(选修课)三部分组成。不同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按国家有关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执行。总学分不低于23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教学3学分。

(二)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教学、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学习成绩考核。学位课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的考核方式可选择考试或考查。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考查可以采取笔试、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分析报告、设计等方式进行,可按百分制或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记录成绩。

(四)课程设置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必修课

公共英语

1

72

4

考试

必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1

36

2

考试

必选

自然辩证法

1

18

1

考试

必选

学位专业必修课

中药化学专论

1

36

2

考试

各方向

至少修

8学分

临床中药学专论

1

36

2

考试

中药药剂学专论

1

36

2

考试

中药分析专论

1

36

2

考试

中药鉴定学专论

1

36

2

考试

中药药理学专论

1

36

2

考试

中药应用与推广

1

36

2

考试

中药新药研究与注册

1

36

2

考试

中药资源学专论

1

36

2

考试

企业生产与管理

1

36

2

考试

应用统计学

1

36

2

考试

必修环节

实践教学

1年

3

考查

必选

非学位课(选修课)

高等仪器分析

1

36

2

考查

各方向

至少选修

6学分

中药炮制工艺学

1

36

2

考查

中药安全与评价

1

36

2

考查

中药工程与设备

1

36

2

考查

中成药学

1

36

2

考查

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

1

36

2

考查

国际药事法规

1

36

2

考查

药品质量管理

1

36

2

考查

七、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上级有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安排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到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中进行。

实践教学需制定学习计划,实践教学结束后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进行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中药产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三)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2万字,并附有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

(五)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