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招生工作

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点简介

发表时间:2024-10-01 00:36    阅读次数:

一、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广泛融合了生命科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是运用生命科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获得所需要的性状,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等的应用学科。覆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等学科方向。

广东药科大学生物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点于2019年开始招生,是广东省唯一的生物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面向医药行业需求,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爱国情怀,扎实生物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趋势,能从事本领域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学位点依托核心及相关学科基础较好。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和农业科学的ESI排名进入前1%。学位点所在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其生物制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形成“理工医融合”的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平台。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获批多项校级思政示范课程。以国家级生物医药类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中英生物资源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为支撑,构建“创新平台-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有机链条,实施“理工医融合的生物医药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位点现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特聘专家,及广东省人才项目“领军人才”。导师队伍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高级职称占比95%,正高级职称占比56.5%,师生比约1.31,在招生、培养、选题和答辩全程实施淘汰分流体制管理,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学位点取得系列成果。近五年本学科点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77项,企业委托的各类项目25项,总科研经费2753万元;获包括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高等教育成果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教材4部。

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超过4000多㎡,仪器设备较为齐全,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型和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基因表达分析系统、全自动发酵罐、大功率超声破碎仪、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AKTA层析仪、PF-2D目标蛋白快速分离系统、荧光定量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多台架的大型仪器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和人文素养,面向生物医药领域需求,掌握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能进行学术交流,自主持续学习本学科知识技能等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1.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守学术道德,培育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掌握生物工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在培养方向领域了解国内外前沿与发展趋势,具有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医药领域出现的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撰写外文专业论文及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同时,他们还应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学术交流等能力。

    (二)专业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本专业旨在设计和优化生物体系,开发医药新技术和产品,包括药物研发、药物生产工艺优化和生物制药技术转化,强调工程化、产业化和跨学科融合。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生物工程专业设有

1.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克隆、编辑与表达、重组蛋白质工程制造等技术进行医药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

1)基因工程药物; (2)抗体工程药物; (3)小分子 RNA类药物;  (4)生物制药工艺与质控。

2.医药生物工程

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 围绕岭南药用动植物、南海生物资源和医药资源微生物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

1)大分子药物的研究与评价; (2)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 (3)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4)大分子药物传输系统。

3.细胞工程与肿瘤免疫

TCR-T细胞治疗领域建立了由肿瘤识别基因筛选到免疫细胞改造的个体化疗法研发平台。

1)抗肿瘤TCR-T细胞治疗; (2)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 (3) 基因修饰干细胞或免疫细胞治疗研究。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针对生物工程研究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打造以新型抗体、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生物技术药物传输系统新材料及新型核酸类候选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以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改良技术及应用为主题的技术平台;以CAR-T、TCR-T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监测点阻断等新型免疫治疗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平台。


二、导师队伍及结构情况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51人,研究生导师39人,其中9位教授,27位副教授,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其中20%有国外留学及学习的经历。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培养对象11人。本学位点导师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获资助纵向科研经费总计1779万元,平均每年获得纵向经费355万元;重点研发成果从中草药等天然原料中获取有效成分,实现传统饮片的智能化生物生产。获得企业横向项目资助25项,资助经费974余万元,平均每年获得企业横向经费近200万元。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39项,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专著教材4部。本学位点2020年承办召开了“2020中俄青年学者论坛”;2021年承办了“生物医药前沿国际研讨会”;2022年承办了“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一一现代医学、 中医药与防疫合作”青年论坛;2023年承办了“2023首届粤港澳医药发展创新大会——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论坛”。同时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展开广泛交流,开拓科研视野,同时也利用这些交流机会展示我们的科研成果


三、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生物统计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分子免疫学、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等。


四、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本专业就业方向较为广泛,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研发企业或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相关行业的研发、生产和质控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学科各专业与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实践衔接紧密,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


?